崇文网 >地图 >教学资料 >

卖火柴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时间:2024-08-20 作者:崇文网

相关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选。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选”,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大家是不是在为写教案课件发愁呢?本篇文章是编辑精心挑选的一篇优秀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选”文章,阅读这篇文章后您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 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的内容

1. 默读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 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 交流(反馈)。

⑴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当足球踢说明她被人欺负。

⑵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没有人注意到她的美丽。

⑶“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小女孩所处的社会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⑷“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 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 总结:这一部分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禁不住万分同情。

四、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 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⑴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能随便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点燃吗?为什么?

(她不能随便抽取火柴,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更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 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 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所填内容仅供参考)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烧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 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五、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读后思考。

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⑵作者为什么要用“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⑶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平安夜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 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六、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 回忆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

2. 小组讨论,总结写法。

⑴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⑵深化中心。

七、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关于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他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如果说,小说使安徒生成名,那么童话故事则使他永垂不朽。

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唯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动人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摩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黄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

☆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

Cww886.Com小编力荐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5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我的妈妈大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篇1)

一、表演引入,激起兴趣。

首先,通过谈话,给孩子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享受我送给他们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同时,愿意大胆的尝试表演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名字和歌曲中唱的是谁,了解妈妈的辛苦,初步体会妈妈的好,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二、理解诗歌,升华情感

为了更好的学习理解儿歌内容,出示一个小朋友的角色,他觉得妈妈勤劳又辛苦,为了表示对妈妈的爱,为自己的妈妈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以此激起幼儿爱妈妈的共鸣,激发幼儿渴望了解、学习诗歌内容的愿望,并能认真的倾听我朗诵诗歌《妈妈》。

听完朗诵,我通过启发提问,加深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鼓励幼儿大声地跟读诗歌,以此表达对妈妈的爱并加强了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这个过程中课件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妈妈”“太阳”“月亮”“星星”“春天”这几组词通过配图后,幼儿对它们更是有了很深的印象。为游戏环节打下了基础。

三、游戏激趣,轻松认读

宝盒的出现,充满了神秘感。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对游戏活动充满兴趣。

在这里,幼儿的兴趣可以驱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抽字卡”。当幼儿抽出宝盒里的字卡,并能正确认读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时,我让幼儿又一次在轻松地氛围中复述诗歌中的句子。以游戏的形式复习了诗歌内容,轻松认读了汉字。

四、激发想象、仿编诗歌

每个幼儿心中的妈妈都是不一样的,以问题“小朋友说妈妈是家里的太阳,月亮,……,你们觉得妈妈还是家里的什么?”引起思考讨论,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了妈妈的伟大、辛苦,进一步升华爱妈妈的情感。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仿编诗句的内容单一,不够丰富,很多孩子没有参与到仿编的过程中。

最后,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伟大;深深感受到了妈妈的爱。通过歌表演《我的好妈妈》,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感激和关爱。

在整个活动过程,我始终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实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游戏、讨论、表演等各种手段,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能够通过诗歌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感激、关爱妈妈,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幼儿的整体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篇2)

一、导入·播放幼儿与妈妈的照片。

师:

1、照片上是谁呀?

2、你们和妈妈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3、妈妈和你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你开心吗?你和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

二、鼓励幼儿大胆的描述介绍妈妈的外貌特征。

1、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向伙伴们描述一下自己的妈妈是长什么样子的?

2、你能夸夸妈妈哪里最美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描述妈妈的五官和发型,例如:我的妈妈是长头发,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眉毛弯弯的......

三、绘画示范。

1、出示画有圆脸的屏幕,播放画人物轮廓和五官的的步骤。 师:这是什么呀? 师:圆脸上面有什么?(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 (当幼儿说出五官的时候,指导幼儿用手指夸张的空画五官)

2、 认识发型,知道头发是很多、很密的。 师:咦,五官出来了,还少了些什么呢?

(1)出示只有几条头发的图片。 ·师:这样够了吗?为什么?头发应该是怎样的? (鼓励幼儿发现说出头发的特征) ·播放头发线条很密的图片。

师:我的妈妈也是短头发的,所以线条画到下巴的位置就可以了。(指导幼儿头发从上往下空画直线。)

(2)师:谁的妈妈和susan妈妈发型是不一样的? ·出示长发的图片,指导幼儿空画长直线。

(3)师:你的妈妈是什么发型? ·出示卷发的图片,指导幼儿空画波浪线。

(4)出示发型模型,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头发是很多、很密的,在绘画的时候可以用密的线条来表示。

三、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四、活动思想提升

1、播放音乐:我的好妈妈

2、评价幼儿作品。

3、师:你们刚才画的是谁呀?你们爱妈妈吗?我觉得妈妈也特别的爱你们,每天妈妈都会细心的照顾我们,煮香香饭菜、买漂亮的衣服、讲故事给我们听,每天都陪着我们开心快乐的长大,那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妈妈的呢?

4、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向身边的老师妈妈表达爱。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篇3)

一、谈话,引起兴趣。

师:你的妈妈漂亮吗?妈妈什么地方长得漂亮?(引导幼儿欣赏妈妈的美并了解自己的妈妈和别人长得不一样,能说出自己妈妈的特点。)

二、教师出示范画,进行添画。

①师:你的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脸部轮廓)

②师:看看妈妈的脸上少了什么呀?(引导幼儿给妈妈画上鼻子,嘴巴和眼睛。)师:妈妈的眼睛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引导幼儿运用圆形、线形表现妈妈不同形状的眼睛。)

师;妈妈的眉毛是怎样的?(粗粗的?细细的?弯弯的?平平的?)

师;妈妈的鼻子是怎样的?妈妈的嘴巴什么颜色的?笑起来会怎样?

③给妈妈设计发型。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运用曲直不同的两种线条表现妈妈的不同发型。)师:妈妈还喜欢戴耳环和项链,我们也给你的妈妈戴上吧!戴上耳环和项链。给妈妈的脸上擦点胭脂,红红的,真好看。

三、操作过程

①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妈妈画下来介绍给你的小伙伴?要画的像自己的妈妈!幼儿自己选择不同轮廓的纸,根据对妈妈的观察绘画表现自己妈妈五官的特点。(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妈妈的观察和了解,鼓励其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脸上的痔、有没有戴眼镜、头发长短曲直等。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绘画表现自己的妈妈,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的五官,会说出自己妈妈的特点。)

②引导幼儿对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或是让妈妈高兴的话,并予以记录。

四、延伸活动

将幼儿的作品和祝福语剪下一起贴在墙面上,布置成《我爱妈妈》的专栏。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我认为教参提供的活动设计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环节的设置重心都有所偏移,未能体现自主性绘画的思想。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我将本节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确定为激发和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运用夸张的线条设计出不同的发型。为了激发幼儿情感,我选用了歌曲《好妈妈》导入活动和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设计作品、介绍作品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培养幼儿大胆地运用夸张的线条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发型。

3、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歌曲磁带《好妈妈》。

2、各种发型的图片若干幅。

3、头发饰品若干。

4、课前为本班四名女孩梳好不同的发型,让她们担当第

四环节的模特。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唤起情感。

1、师幼共同表演《我的好妈妈》。

2、师:妈妈是我们生活中最亲最近的人,从我们出生第一

天起,我们就在妈妈的关爱中一天天长大,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妈妈的节日快到了,我们想不想让妈妈在节日里变得更漂亮呀?

(策略:从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歌曲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谈话讨论:妈妈的发型。

1、提问:你们的妈妈发型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妈妈的发型好看吗?

幼儿回答,教师帮助幼儿描述、比划,鼓励观察认真、描述清楚的幼儿。

2、教师小结:妈妈的发型有很多种,有长发、短发,有直发、卷发,生活中妈妈的发型简单、大方、好看。

三、图片欣赏:发型师设计的发型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发型师设计的发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教师逐一展示从美发厅挑选来的不同发型的图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说说自己的感受。

(策略:这一环节既是对幼儿了解信息的补充,让幼儿对发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探讨设计:让妈妈的发型更漂亮

1、请小模特上台,让幼儿观察每个发型的特点。

提问:谁的发型最好看,为什么?

教师肯定幼儿的审美感受,并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头发饰品的颜色和图案。

启发谈话:如果把妈妈的发型也设计一个漂亮的饰品,会不会让妈妈很高兴,很惊奇?

2现场演示:我来秀发型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饰品,请本园教师当模特,让几位能力强的幼儿为她们变化发型,戴上头发饰品。

(策略:此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五、自主设计:我是妈妈的发型师

师:老师要求今天给妈妈设计的发型一定要漂亮,要与众不同,小朋友能做到吗?

(一)教师示范设计:妈妈的发型。

教师示范演示几种不同的发型,重点讲解不同造型的刘海,直发和卷发的线条表现手法以及发饰的设计。

(二)幼儿自主创作:我是妈妈的发型师。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生动流畅的线条设计出有个性的发型。

2、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创作过程的评价,对创作好的幼儿及时表扬,送上小红花。

3、提示幼儿给妈妈的面部涂色时要选择暖色,表现妈妈快乐的心情。

4、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启发指导和帮助。

(策略:《纲要》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绘画过程中注重分层指导是最有效的方式。)

六、作品展示:我真棒

师:谁能说说自己给妈妈设计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设计的发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评价部分设计新颖、画面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富有个性的作品。

3、布置展览《我们是小小发型师》,幼儿自由活动,一起欣赏作品。

(策略: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这一环节即达到了整个活动的高潮,有升华了爱妈妈的情感。)

我的妈妈大班教案(篇5)

增进与邻居、社区的互动情谊。

1 将第4L完成的宝贝学习单「我家附近的地图」,分发给每位幼儿,请幼儿分享最常在附近的哪些地方遇到邻居(公园、小吃店、便利商店、倒垃圾的'地方……)?家人都如何和邻居互动?

2 翻开儿歌读本「隔壁人家」,请幼儿欣赏画面,指出这户房子的样式,亲戚家有谁住这种房子,并养小动物的。

3 教唱儿歌「隔壁人家」〔附〕,藉由内容引导幼儿,怎N样正确的和邻居相处。

4 请幼儿发表自己遇到邻居的时候,都以何种方式打招呼,最喜欢和邻居一起做什N事?(骑脚踏车、玩玩具、游泳……)

5 团体讨论自己认识的好邻居,说明他们受欢迎的原因。彼此学习分辨什N行槭芑队(有礼貌和人打招呼、轻声开门关门、互相帮忙……)

?什N举动不受欢迎(乱丢垃圾、破坏公共设施、随意从楼上泼水下来……)?老师将幼儿的发表记录下来,张贴於教室中。

6 角色扮演游戏――到邻居家作客,请幼儿轮流当爸爸妈妈、小主人、小客人,再针对各组的互动方式,选出最适合且有礼貌的方式,并记录下来。

1 能和邻居和睦相处。

回家调查住家附近垃圾车都是几点的时候会来。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8篇)


编辑精心设计的“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一定会让您感到非常满意,请您点击收藏按钮以便随时查看此页面。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育改革的必要产物。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1

2.材料准备:各式袜子、各样袜子课件、圣诞袜纸样人手一份、棉花、双面胶、色彩笔、银光笔

1)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啊?你们喜欢过圣诞节吗?为什么?

2)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会来给小朋友送圣诞礼物,你们开心吗?

3)你们猜猜圣诞老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放在哪里的?

4)看看这样的圣诞袜能放礼物吗?为什么?

看看是这袜子打扮得漂亮吗?它是什么样的形状呢?

它都有什么颜色?这是用什么打扮自己的?

有谁觉得自己的袜子很漂亮呀?上面有些什么图案呀?

大家猜猜姚老师包包里有什么秘密?谁想来摸摸?

1)小朋友想不想有一个更漂亮的圣诞袜让圣诞爷爷放礼物进去?

幼儿带着自己做的一面圣诞袜去找好朋友,介绍袜子的外貌。

孩子通过这次美术教学活动,展示了他们的彩色世界,每一支袜子都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从中我感觉到他们的快乐。

教学反思:

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儿童生活,课程的组织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的生活。”

随着节日的临近,我们幼儿园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充满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幼儿对节日的来临充满了期待,虽然圣诞节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但是中外文化的融合,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圣诞树、圣诞花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的事物。我发现我们中班幼儿的一些特点,比如他们很愿意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袜子上的秘密”,让幼儿尝试用排序的方法装扮袜子,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表现,并且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通过谈话导入主题,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自由的交流喜欢过圣诞节的理由,再把话题导入我今天要操作的袜子上。第二环节是幼儿观察各式各样的袜子,从袜子的花纹上,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新,想出不同的花纹,幼儿的观察和发现是为了幼儿自己操作作准备的。第三环节就是幼儿的创作表现,幼儿在创作之时,教师要对重点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激励幼儿创作表现的兴趣。活动的最后是幼儿的展示交流,寻找“好朋友”,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和同伴共同分享快乐。高潮部分是“圣诞老爷爷”送礼物,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在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并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3、喜欢参见科学探究活动,在观察、发现、交流中体会热水的秘密。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到哪杯是热水;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或学习使热水变凉的一些简单方法。

尝试通过观察讨论热水、冷水泡咖啡的现象,明白生活中我们要用热水泡东西的原因——热水的溶解能力比冷水强。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中班幼儿对热水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用摸的方法可以辨别出哪杯是热水,知道用嘴吹可以使热水慢慢变凉。

2、材料准备:每组两个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装有热水的杯子若干,装水的大容器一个、空杯子若干、冰块若干;两个大一点的透明杯子,一个装有冷水、一个装有热水,两包咖啡。

活动过程:

一、哪杯是热水——感知热水、冷水的区别

1、引导语:你们的桌子上放了两杯水,哪杯是热水、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热水冒热气、杯子上有小水珠;摸到:一杯烫烫的、一杯凉凉的)

2、小结:我们小朋友用小眼睛看的方法可以知道,冒着热气、有小水珠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用小手摸的方法可以知道,摸起来烫烫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

二、热水变凉——交流使热水降温的方法

1、引导语:口渴了,想喝水,我们喝热水?冷水?(我们喝温水)那么你知道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很快变凉,变成温水呢?(交流原有知识经验)

2、教师操作并补充简单的方法:活动结束我们还可以看看哪种办法可以使热水凉得更快!(①放通风口②热水里放冰块③热水分装几个杯子④热水连同杯子放进装冷水的`容器内)

3、小结:原来有这么多好办法可以让热水变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小朋友、老师看到、听到的,以后,我们也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小事,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多问问、多想想。

三、热水泡东西——探索咖啡在热水、冷水中的溶解情况

1、引导语:现在老师要泡杯咖啡,要用什么水好呢?这是为什么呢?

2、小实验——热水、冷水泡咖啡

引导幼儿观察用热水、用冷水泡的两杯咖啡,讨论现象:在热水里咖啡泡得开、溶化了(溶解了);在冷水了咖啡泡不开,很难熔化(溶解)。

3、小结:我们刚刚做小实验发现,在热水里咖啡很快溶解了,所以我们一般用热水泡奶粉、果珍、豆浆粉。

四、活动小结及延伸。

1、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教师总结。

2、延伸:我们从小小的一杯热水中就可以学到这么多的知识,关于热水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小朋友发现了,再一起来学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热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3

中产阶级科学活动课程计划:不倒翁的秘密课程

中班科学活动不倒翁的秘密课主要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大胆尝试操作,敢于集体在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之前,它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中班科学活动班.来看看不倒翁的秘密教训.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不倒翁并发现它的秘密

2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大胆操作,在小组面前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成果

三。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试验

4愿意尝试和同事分享你的想法

5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1.一不倒翁.

2自制绘图图**杯原理6张)

3.背景**《不倒翁》.

学习工具:一个不倒翁的大小由少量的材料和大量的腻子组成

活动程序:

1、 通过引入猜谜,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老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

圆的身体左右摆动。你推,推,压。你猜怎么着,怎么了?'(等孩子们能自由猜测后,老师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杯子)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的秘密

老师:识的,这是我们今天想见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

根据孩子老师的示范。(例如,它不会掉下来)老师:好的,刚才孩子们说它不会掉下来,那我们一起师示吧

(先把酒杯放下,这次是笔直的,然后用手按一下。它开始摇摆,但它会掉下来吗?不,它是直的.)

老师:不倒翁是不会掉下来的

这是直的。孩子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不会掉下来?不倒翁里面的秘密是什么?

让我们看看。(打开玻璃)首先,它有一个光滑的底部。我们在看什么?

哦,有一块橡皮泥。它卡在中间了吗?然后,如果我们将其粘贴到侧面,猜想,玻璃杯内部的重量必须粘贴在中间

3.老师:将底部调低,橡皮泥不会掉落,水果也不粘.那呢(测试)证明中间砝码不仅卡在中间而且牢固地卡在中间.

三.孩子会做一个玻璃杯,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玻璃杯的原理. 1.老师:您想自己做一个随行杯吗?问题1

老师:解释一下玻璃的组成:扇形,光滑的底部和一个沉重的物体。重物必须牢固地固定在中间

孩子第一次手术后,把孩子完成的漱口水杯放在前面,逐个测试,测试孩子是否成功

(成功的制栓再次出现在地上。老师和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没有成功

假设孩子的状况:橡皮泥没有被粘住,并且橡皮泥没有被粘在底部. (提醒孩子,橡皮泥应该粘住.仔细检查并粘住吗?)

为什么不倒翁站起来有点嫉妒我?老师做了实验,然后把灰泥紧紧地贴在玻璃的侧面

结果表明,不倒翁内部的灰泥不仅应牢固粘附,而且还应粘附在其底部

老师:好的。今天到家后,请回去探索一下。你能用不同的材料做眼镜吗?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一些东西下沉漂浮。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3.激发儿童探索自然之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孩子们知道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东西会沉到水底。

2、物质准备:熟鸡蛋每人一个,糖、盐、味精、水杯每人两个,***《死海的秘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幻灯片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水吗?幼:喜欢。

老师:如果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怎么办?幼:沉下去。

老师:但是有一件事很奇怪。昨天,老师发现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躺在海边看报纸

师: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因为他有泳衣,游泳圈和泳裤。

师:是这样吗?可是没看到游泳圈啊,游泳衣也是很普通的,这个秘密等会我们一起来揭晓。那么,哪些东西放到水里可以沉下去?

幼:锁、石头、钥匙、硬币。

师:哪些东西放到水里可以浮上来?

幼:树叶、泡沫、空的塑料瓶。

二:教师实验:魔术“鸡蛋浮起来”

那么,水里的鸡蛋怎么办?

幼:沉下去。

师:你们看,我要变魔术了!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这是我的魔术粉,

(老师在杯子里加入了魔法粉,慢慢搅拌直到鸡蛋浮起来。)

师:鸡蛋有了什么变化。

幼:浮起来了!

师:我这里有盐、糖、味精,我的魔术粉就是它们三个好朋友中的其中一个,老师先不告诉你们,让你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三:幼儿实验

老师:我给一群孩子准备了味精。告诉我,是什么?

幼:味精!

老师:我给第二组的孩子准备了糖。告诉我,是什么?

幼:糖!

老师:我为三组的孩子准备了盐。三组的盐是多少?

幼:盐!

老师:请把鸡蛋放进水里,在桌上放上魔粉,轻轻搅拌。

(在老师的指导下,如果桌上有水,用毛巾擦干净)

老师:请放下搅拌器,把椅子转向老师。

老师:第一组的孩子们,你们的蛋浮起来了吗?

幼:没有。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味精。

师:看来,我的魔术粉不是它。

老师:第二组的孩子们,你们的蛋浮起来了吗?

幼:没有。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糖。

老师:哦,我的魔粉不是它。

老师:第三组的孩子们,你们的蛋浮起来了吗?

幼:浮起来了。

师:你们在水里放了什么?幼:盐。

老师:我太高兴了。我的魔力粉就是它。

老师:什么能使下沉的鸡蛋浮起来?

幼:盐。

师:鸡蛋在盐水里可以浮起。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让鸡蛋浮起来吗?

幼:想!

老师:好的,我把所有的魔粉都变成盐。

请把你的水杯放在盆里,换一杯水。

师:都换好了吗?幼:换好了。

师:下面就要靠你们自己来做实验了,看看谁的鸡蛋最先浮起来。

师:你们的鸡蛋浮起来了吗?

幼:浮起来了。

师:原来呀,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沉下去的鸡蛋浮起来,我们还发现盐放得多,鸡蛋就浮起来的快,盐放得越少就浮起来的越慢。

4: 揭开死海的秘密

老师:嗯,在很多盐水里,人能漂浮吗?

幼:能。

老师:他们漂浮的秘密是什么?

幼:放盐了。

师:盐在**呢?

幼:盐在水里。

师:古时候,罗马有个统帅抓了一群俘虏,想把他们放到海里淹死,可是过了一会儿,沉下去的俘虏漂到了岸边……

师:死海为什么会有这些奇迹之处呢,死海之所以能让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师:死海不沉吸引了好多游客来**,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了死海的秘密,那么,死海是不是所有沉下去的东西都能浮起来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大自然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把杯子放回原地,以后再做实验好吗,好了,我们一起来品尝鸡蛋吧!

(**:屈老师教案网)屈老师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5

不倒,读音bù dǎo,汉语词语,意思为不停止、不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5篇

【篇一】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

科学《不倒翁》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不倒翁玩偶、纸杯、硬币、螺丝、果冻盒、胶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实物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不倒翁打到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小的不倒翁,我们来看一下。

二、探索实验,探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让幼儿每人去一个不倒翁,让幼儿尝试怎么才能将不倒翁打倒。

2.(1)观察不倒翁形态特征,发现不倒翁的特征。

(2)让小朋友将不倒翁拿在手里,感受不倒翁拿在手里的感觉。

不倒翁推不倒的原理:不倒翁的底座是一个半球形的底座,且底部比较重,身体比较轻。

三、尝试制作不倒翁

幼儿尝试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1)当幼儿已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请已完成的并且成功的小朋友分享经验。

(2)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一般情况下底部的重物会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保持不倒翁的平衡。

四、探索思考,怎样才能将不倒翁打到。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帮助熊二将不倒翁打倒呢?

通过抛出问题,激发小朋友的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解决方法:

(1)将不倒翁身体里的重的物体拿走。

(2)用物体将不倒翁半球形的底座挡住,这样不倒翁就会起不来了。

【篇二】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

不倒翁教案(三)

一、设计意图

在前两次科学课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幼儿探索需求,激发幼儿的探索性趣,我设计了第三节科学集体活动。在幼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我增加了活动的难度:改变了原有制作不倒翁的材料,在选择材料和加工制作商都增加了难度。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玩不倒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设计、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感知物体重心平衡的现象,获取有关重心的简单知识经验。

2、理解运用概念:不倒、底部、滚动、沉、扇形和圆锥形。

3、发展艺术想象力,设计画出不倒翁的形象。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2、设计、制作不倒翁。

四、材料准备:能拆装的玩具不倒翁若干个,废旧乒乓球若干个,鸡蛋壳若干个,橡皮泥、胶泥和纸粘土,图画纸、彩笔。

五、活动过程

(1)导入:直观形象的不倒翁玩具展示,分发给幼儿,让幼儿分组自由玩和拆装。

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

幼:幼儿讨论和猜测

小结:引导幼儿观察拆开的不倒翁玩具结构和底部重量的位置,让幼儿自己发现并说出不倒翁底部大,圆形,有重东西。

师:为什么不倒翁玩具底部有重东西就不到呢?

(二)幼儿动手做实验?

1、试一试,每个幼儿拿个剪开的废旧乒乓球,在小球上任意画个标记,然后滚动小球,静止后观察标记得位置。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有的幼儿观察到标记得位置不一样,有的很迷茫?

2、鼓励幼儿继续试验,每次滚动静止后都观察一下标记,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球上标记的位置和别人的不一样。

3、让幼儿在有标记的地方摁上橡皮泥,再滚动小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大部分幼儿可能看到有标记得地方在下面。

小结:原来标记在下面的原因是有记号的地方重。

(三)设计做个漂亮的不倒翁

1、选一选,幼儿在提供的材料中任选一个(鸡蛋壳、乒乓球),在其底部摁上(橡皮泥、胶泥、纸粘土)。

2、剪一剪,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图画纸剪出扇形,然后粘成圆锥形。在球或蛋壳的上部粘好。

3、画一画,画出不倒翁的眼睛、鼻子、嘴巴,不倒翁就做成了。

(四)记录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不倒翁的制作过程,讲评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问题?自己是如何解决的?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家或出去玩的时候,观察下面重的物体,并和同伴讲一讲。

活动反思:本次集体活动,我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这次共有10个孩子参加,在课堂掌控方面相对容易一些,由于孩子们对该活动很感兴趣,大部分都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师幼互动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们制作不倒翁的成功率也高;但是在活动过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动手能力有待于加强,特别是剪和画,一部分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部分幼儿观察能力较弱,不能很快的看出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这些都是我们班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篇三】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不倒翁

中班科学:不倒翁

一、教案设计

学生分析:在自带玩具的时候,大家都带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其中有个孩子带了不倒翁,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你争我抢,都想玩这个玩具,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为什么这个娃娃怎么推它都不会倒下呢?孩子们争论了半天也找不到答案。于是,他们就好奇的跑过问老师其中的原因。看到孩子询问的眼神,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目标设计:1、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

2、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

过程设计:一、猜猜不倒翁

二、玩玩不倒翁

三、说说不倒翁

四、学学不倒翁

五、唱唱不倒翁

延伸活动:画画不倒翁。

资设计:不倒翁玩偶、PPT、

评价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学内容正确充实,突出重点。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层层递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素养有扎实的学科功底,知识面广,有探求新知的热情。

二、堂实录

一、猜猜不倒翁

1、师:“今天老师带一个小小的宝盒,宝盒里有什么呢?”

(幼儿讨论。)(有的猜水果、玩具、好吃的、书……)

2、师:“原是许多小小不倒翁,它可不是普通的玩具。”

二、玩玩不倒翁

1、“想不想玩玩这些可爱的不倒翁呢?”(幼儿:想)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玩了以后告诉我为什么它的名字叫做不倒翁?”

三人一组分组玩,(教师巡视并提问你是怎么玩的?)(有的幼儿玩时用手推,有的在转。)

玩一会儿,请不倒翁回宝盒休息,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三、说说不倒翁

1、“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叫它不倒翁?”(幼儿:怎么推它它都不倒,所以叫它不倒翁)。

2、师:“为什么其它娃娃推它倒下去了就站不起了,它为什么会站起”?请幼儿仔细观察,摸摸它身体下面并请幼儿会回答(它的底是圆圆的。),掂掂它的重量,了解它不倒的原因。(它的下面是沉甸甸的。)

教师小结:哦,我们发现为什么不倒翁它不倒,因为它的底是圆圆的,而且它的重量是重重的,所以我们推它,虽然它摇摇晃晃,但是最后它还是会稳稳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四、学学不倒翁

1、“这么可爱的不倒翁,怎么推也不倒。谁愿意做做小小不倒翁呢?”请几位幼儿出学做不倒翁老师推它。师:“看你们玩的真开心我也学学不倒翁,你们推我,

2、“学过了小小不倒翁,我们一起跳不倒翁操吧。”教师示范不倒翁操,幼儿跟着模仿做。提醒幼儿做时动作要到位,要扣腰。

五、唱唱不倒翁

1、“悄悄的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除了有不倒翁操还有不倒翁歌呢,听,不倒翁之歌开始了。”

2、“这首歌真有趣,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回忆听到的歌词内容。

3、“你有没有听到歌曲里是怎么唱不倒翁的”?“什么叫胡子一大把”?“为什么它的样子很可爱象小孩”?(幼儿:胡子很多而且像老爷爷的胡子那样很长很长。)

小结:虽然它的胡子一大把像老爷爷,但它的样子很可爱像小孩。

4、“老师特地准备了一段不倒翁的小小动画片,我们一起看一看。”(欣赏PPT)

、“不倒翁表演了这么棒的节目给我们看,我们一起拍拍手谢谢它,不过不倒翁希望听到我们把整齐有节奏的掌声送给它。”

6、“能不能够边拍手边念儿歌呢?我们一起试一试。”

7、“试试看,和不倒翁一起唱歌吧。”

刚才我们是边拍手边念儿歌的,现在你们能不能接受挑战边唱边做动作呢?(幼儿:能)

8、师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师:“太棒了!不倒翁爷爷夸你们长大了,我们下次再和不倒翁爷爷一起表演好吗”?

三、专家点评

中班音乐活动《不倒翁》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能大胆的说、唱“不倒翁”,并尝试用肢体予以表现,体验在活动中表现“不倒翁”的乐趣。目标的制定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并与这一年龄段艺术领域的具体要求相一致。通过目标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幼儿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就是说、唱这首歌并能表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猜——玩——说——唱——学,充分运用了示范、讨论、讲解、表演等方法,并借助快板等手段,十分有效,在层层互动中推动孩子的理解,为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让幼儿在与教师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整个活动中,教师有效地运用了多种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学会了歌词,另外师生关系的融洽,在老师与孩子的交流、眼神、动作中都能让我们作为旁观者深受感染。整个活动全班孩子都积极参与,非常专注,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建议:在孩子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多为孩子提供自己尝试的机会,如改为两人一组,进行模仿扮演不倒翁。

四、自我反思

这个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的,孩子们对玩具不倒翁特别好奇,于是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满足他们的欲望。《不倒翁》这首歌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理解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而且通过玩玩、唱唱、跳跳体验到歌唱活动的乐趣,很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可取之处:

第一,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逐层递进,活动结构严谨、紧凑。

让幼儿自己发现、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一开始,我就让孩子猜猜老师今天带的玩具是什么?然后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学学不倒翁,做做不倒翁操,继续巩固、加深对不倒翁的认识。在学唱歌曲环节中,我借助了有趣的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动画片演唱,然后对孩子一次次的发出挑战,从拍打节奏到边拍节奏边念儿歌直到最后的边跳边唱,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符合幼儿认知。

第二,结合动画片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感受不倒翁诙谐幽默鲜明形象。

该歌曲的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所以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并表现歌曲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运用了动画片,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境,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教师不断利用示范和语言让幼儿体验和理解歌曲的诙谐幽默,从而做到有表情的演唱,突破活动的难点。

第三,方法得当,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反复练习。为避免这一弊端,在活动中我借助玩具、游戏、动画片让孩子们在看看、玩玩、说说、唱唱、跳跳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讨论、寻找,使本是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这样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活动就真正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了。总体讲,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浓烈,整体活动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整个活动安排的“量”较多,以至于学学不倒翁这一环节中让幼儿自己探索不倒翁的秘密时间不够充分,使幼儿的兴趣没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活动中教师也没有根据孩子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在学学不倒翁时孩子们兴趣都很高,很踊跃,这时老师应让每位幼儿都体验一下,可让他们两两结队,互相推玩,这样效果会更好。

【篇四】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

(封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不倒翁的秘密》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篇五】不倒翁的秘密中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不倒翁的秘密》含反思

中班教案《不倒翁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不倒翁的秘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 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2.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

1.不倒翁一个。

2.自制绘画图谱(不倒翁的组成原理6张)。

3.背景音乐《不倒翁》。

学具:

大小不一的不倒翁制作材料人手一份,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应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听好了:

圆圆的身体左右摇,你推它来我推它,推来推去它不倒。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出示不倒翁)

二.初步探索不倒翁不会倒的秘密

1.师:对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不倒翁,谁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呢?

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教师进行示范。(比如它不会倒) 师:好,刚才小朋友说它不会倒,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先把不倒翁摆正,这时候它是直直的,然后用手去点一下它。它就开始摇摆,可是它有没有倒呀?没有,它还是直直的。)

2.师:不倒翁真的不会倒,它一直是直直的,那小朋友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不会倒呢?不倒翁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们来一起拆拆看好不好(打开不倒翁)首先呢,它有一个圆圆的,滑滑的底部,那我们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哦,有一块橡皮泥,这块橡皮泥是粘在中间的对不对?那如果我们把它粘在旁边会怎么样,猜猜看(往一边倒,试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重物一定要粘在中间。

3.师:把底部反过来,橡皮泥不掉,果果粘不紧,又会怎么样呢?(试验)证明:中间的重物不仅要粘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三.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倒翁的制作原理

1. 师: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不倒翁呢? 疑问1

师:讲解不倒翁的组成:一个扇形,圆圆滑滑的底部,还有一个重物,重物要放中间还要粘得牢牢的。

幼儿第一次操作完毕,将幼儿完成的不倒翁摆在前面,逐个逐个进行试验,检验幼儿做的是否成功。

(成功的不倒翁放在地上再次展示一次,师幼共同探讨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有成功。)

假设幼儿出现的状况:橡皮泥没有粘牢,橡皮泥没有粘在底部。(提醒幼儿,橡皮泥要粘住。仔细检查粘住了没有?)

为什么它的不倒翁有点歪我的不歪,站起来还是直直的? 教师做实验,将橡皮泥紧紧粘在不倒翁的边上,幼儿观察。

实验证明:不倒翁里面的橡皮泥不仅要紧紧的粘住,还要粘在它的底部才行。

活动延伸:

师:好的,今天回家以后,请小朋友回去探索还可不可以用其他不同的材料做不倒翁? .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既有科学的探索,又有动手制作,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会比较喜欢、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在活动前我认为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们也要学习不倒翁遇到困难继续站起来的精神。让我们和你的小伙伴介绍下你的不倒翁吧。

小百科: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了解果核的用处,发现果子里有不一样的果核。

2、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发现,并体验收集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果核的用处,发现果子里有不一样的果核。

教学准备:

“蜗牛和苹果”的故事制作成ppT。

6种水果(每张桌子摆放一样水果,并遮盖住)、相对应的6种果核混合装在脸盆中。

盘子、消毒纸巾(与幼儿人数相等)、水果刀、垃圾筒等用品放在一侧。

教室里放置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树叶的变化、水果的成熟使秋天变得色彩斑斓。人们辛苦一年的劳动有了收获,也因此使劳动变成了一份快乐,这是一个孩子、大人都开心的季节。这个主题就是要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的活动从活动室走向广阔的天地,开拓他们的视野,也丰富他们的生活感受。“捡落叶”、“去秋游”、“摘果子”、“逗虫子”等一切活动,都让幼儿在玩中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发现自然,使他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思维变得活跃,性格变得开朗,生活变得有趣。

当树叶纷飞飘扬,从幼儿收集的各种水果,到教师收集的各种农作物,使活动室渐渐有了丰收的喜气。孩子们在观察、品尝、思索和表现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着秋天的美丽和快乐。

这时,一个小故事——《蜗牛和苹果》吸引了我,我发现,幼儿在品尝水果时,积累的经验往往停留于水果的外形特征、水果的味道等,很少有孩子关注到果核。故事却给我们展示了意欲丢弃的果核却变成种子、大树和果实的美好结局。于是,本次活动借用这一素材所制作的Flash,以果核为对象,一方面在设问中促进幼儿的细致观察以及经验基础上的想象,另一方面让幼儿在“果核宝宝找妈妈”的情景中观察、比较不同的果核,体验秋天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幼儿初步感知植物生长变化、收获播种的轮回,以激发幼儿参与下阶段各种收获、劳作活动的愿望。

注重关注幼儿兴趣,启发幼儿积极思考与大胆探索,有机的将各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整合起来,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

1、看看、听听、讲讲。

故事:“蜗牛与苹果”

集体看无声的Flash画面,提问:你看懂了吗?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到底谁是苹果妈妈的宝宝?

发现幼儿能看懂一些画面,但还不能很好地将多个画面联系起来,有点“断章取义”。于是,再次看Flash(有声的),并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听了故事以后,你们觉得果核到底有用吗?

追问:苹果是真的生病了吗?乌龟医生有没有帮她看好病?

苹果烂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可能她是当妈妈了。

正是这一粒粒黑黑的小宝宝钻到泥土里才慢慢地长出了小苹果树。他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果核。

你们都吃过苹果吗?有没有发现过里面的果核?你们吃完后把他们放哪儿去了?

是不是随便种什么果核,想要她长出什么果子她就能长出来呢?

那么,除了苹果的果核,你们在吃水果的时候,还发现过什么其他的果核吗?

2、送果核宝宝回家出示装有6种果核的脸盆给幼儿看,设问:今天我带来了许多果核,看看他们都一样吗?

今天,有好多水果妈妈都到这里来找自己的果核宝宝了。仔细看看,你认识她们吗?

(教师一一出示遮在毛巾下的6种水果,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帮忙,把这些果核宝宝送回到她们的妈妈身边去。你想帮谁就帮谁,想帮几个就帮几个。

(组织幼儿围坐在桌子旁)我们一起来看看,果核宝宝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先帮长得最大的果核宝宝吧!

孩子们在交流、品尝和发现着。

关于香蕉的事情看来杨杨了解得比较多,想知道的宝宝以后可以去问问他。

是啊,他们的颜色、大小、形状都有些不一样。说明不同的水果有不一样的果核。那么,他们到底是哪个水果妈妈的宝宝呢?

对,你们都吃过吗?她里面长什么样?

她跟我们平时吃的桔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她跟桔子很像,但她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金桔。

为什么幼儿园我们要每天吃苹果呢?

说得对,苹果有丰富的营养,味道也很好,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吃。

再来帮帮我们刚刚认识的水果妈妈——冬枣。

好多宝宝都没吃过冬枣,现在你可以慢慢地尝一尝。

那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也是冬枣妈妈的宝宝,一起把她们送回家。

还有很多长得小小的果核宝宝有点糊涂了,不知道自己找的妈妈对不对,我们把她们带到教室里去,再想想办法。

你可以请爸爸妈妈跟你一起试试,看看现在种下去,什么时候会长出来。如果长不出来,过一段时间再种,看看什么时候种比较合适。

师生一起收拾果核和水果。

3、延伸活动:愿意继续帮忙的宝宝一起到探索角想办法帮剩下的果核找妈妈,鼓励孩子到教室里找找“秋天里除了果核还有哪些也是种子?”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

2、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3、养成善于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玻璃板、木板、木棍、放大镜。

2、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

3、蜗牛、螃蟹、乌龟。

活动过程:

1、以谜语形式引出课题: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认识蜗牛的触角、头、壳和腹足,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动物,也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3)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看看有何反应。

(4)将蜗牛分别放在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让幼儿观察会留下什么。

(5)让幼儿从玻璃般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6)让蜗牛在树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地调转木棍的方向,看蜗牛会怎样?为什么掉不下来?

(7)让幼儿自由的观察,引导幼儿创造出更多的观察方法。

将小蜗牛、小乌龟、小螃蟹放到木板上,观察他们的爬行速度及身后是否有爬行的痕迹,让幼儿知道蜗牛在他经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白色的痕迹,那是为了前进时减少摩擦而分泌的黏液。

4、喂蜗牛鼓励幼儿用米粒、树叶、菜叶、西红柿等喂蜗牛观察一下他们爱吃什么?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活动反思:

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伞的秘密中班教案 篇8

①善于观察,发现自己长高的秘密。

②乐于思考,探索自己长高的秘密。

③学会科学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帮助长高。

【活动重点】发现长高的秘密,知道长高的有利条件。

【活动难点】拥有健康观,养成不挑食,爱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明明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裤子不能穿了,很惊讶,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自己长高了呢?你怎么发现的?

幼:我的裤子,衣服变短了,我的个子高了啦,我比谁谁谁更高啦……

通过比较发现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为什么他会比我高呢?”

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朝夕相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难说出每个孩子生活习惯的不同,如,某个不高的孩子会挑食,不睡午觉,不爱运动等

教师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助于我们长高,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尽量不挑食身体棒!多运动变强壮,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我们长高呢!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告知父母,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我设计的桥教案反思集锦


崇文网编辑将带你一起探索“我设计的桥教案反思”的奥秘。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多元教育思维的具体体现。如果你觉得这份资料很有用希望你可以把它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我设计的桥教案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文章的学习,懂得中国的孩子要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对文中的人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到哪些地方去旅游过?高兴吗?是谁带你去的?你一个人独自旅游过吗?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一个人游历欧洲,你们信吗?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个小女孩,请读读这个小故事吧,让我们看看这个孩子独立的一面,也和自己比较一下,看看自己具备独立的能力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用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的感受,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思想

1、根据课文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读课文。

a、乌塔一个人不害怕危险吗?

b、她都去过那些地方?

c、乌塔旅游的费用是父母给的吗?

2、你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完成填空,说清理由。

乌塔是一个()的孩子。

(1)乌塔是一个做事有计划的孩子。旅游前设计好路线和日程,阅读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有资金,利用假期打工。

(2)乌塔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她敢独自去异国旅游,并事先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每到一地先查警局的号码,以防万一。

(3)乌塔是一个有主见的孩子。

(4)乌塔是一个自立的孩子。

3、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去旅游,太危险了;有的同学会认为只有做好准备,乌塔就可以一个人去旅游)

4、再读课文,想一想: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有欧洲?你对此有何见解?

5、你认为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

四、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那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哪些优点值得他们学习/

2、如果乌塔真的来到中国旅游,你和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带感情再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小练笔:通过课文的学习,写一写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以“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打工挣钱

乌塔游各国阅读有关书籍

懂得保护自己

(独立、自主、勇敢的孩子)

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一个德国小姑娘独自游历欧洲的事。

而对于我国这些小孩来说,连想也不敢想。我通过开始的提问,使学生对课

文产生新奇之心,自觉进入课文。在谈谈你认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

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了各自的理由,使学习的自主权交予了学

生,让他们真正的做了一回主人。这种课堂效果,是我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从

未出现过的。课后让学生对乌塔一人旅游这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因学生对

这个课题比较喜欢,又和自己实际生活相连,所以整个过程讨论的比较激烈。

学生完全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班上再也没有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云亦云的

现象。

通过这节课,使我也知道只有把学习的时空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会被激发,课堂才会处处涌动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有精彩的表现,教学

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设计的桥教案反思 篇2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流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孤,不久即返回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日报》记者。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1983年,《城南旧事》被大陆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那份美丽、感人的乡愁和情思打动了大陆的每一位观众,影片上映后,林海音在大陆家喻户晓。

2、学生讨论:

你觉的什么是长大?你愿不愿长大?(为体会文章的情感作准备)

二、教学过程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在记叙顺序上的特点?

(文章采用插叙手法,从眼前的事回忆往事)

2、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归纳,由什么回忆了哪些往事?

讨论并归纳:

⑴ 从衣襟上的夹竹桃──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⑵ 回忆与爸爸对话中,爸爸说“不要迟到”──六年前的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不迟到的情形。

⑶ 田钟声──爸爸的病,爸爸爱花。

⑷ 韩主任讲话──你多么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寄钱?

教师总结:文章回忆部分是插叙,文章采用插叙手法,时而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3、学生快速浏览、思考: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⑴ 六年后,代表同学领毕业证并致词。

⑵ 从未迟到过。

⑶ 得到了“闯练”,做了小孩不能做的事。

⑷ 父亲去世时,“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已不是小孩子。

4、讨论爸爸的形象: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鼓励孩子坚强,鼓励孩子“闯练”。

很重感情。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每一件事就是浇花。

我设计的桥教案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②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教学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朗读音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课题齐读课题。“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

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按要求阅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1、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信中穿插的内容,这种叙述方式叫插叙。

学生找出一共几处地方采用插叙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学生汇报,交流。(对比,反衬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探寻写作思路、特点,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

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

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

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

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

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背景音乐,渲染朗读气氛)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指名学生朗读,进一步感悟凡卡当时所处的境况以及穿插部分,通过对比,深化了解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另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

这节课,我注重激活学生头脑里的词汇,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如:听完录音朗读后我问: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也可用文中的)来形容凡卡的生活?一个个鲜活的词语出来了:悲惨、可怜、凄惨、没有指望、连狗都不如、生不如死等。可一个学生却说“猪狗不如”这是我课前根本没有预设到的答案。我愣了一下,这不是我们平时骂人的话吗?“xxx,你猪狗不如!”这时,我分明看见所有学生和听课老师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等待着我评判这个答案正确与否。“凡卡的生活猪狗不如。”“凡卡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两个句子迅速在我脑中闪现,显然后者才符合语言规律。于是,我告诉学生“应说成凡卡的生活连猪狗都不得不如,课文中也讲了连狗都不如。”别看就这样一个词语,它关系到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这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潜移默化的,以后他就会在准确上下工夫了。所以,平时上课与学生对话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述,充分肯定或纠正学生的说法。

再如:讲到具体描写凡卡学徒生活那一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当一个学生谈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成天只吃一点稀饭和面包的凡卡时,我顺势引导:你想到了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凡卡?“面黄肌瘦、面如土色、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弱不禁风”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说。还有让学生探究“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能否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问题时,一学生谈到:“爷爷不可能去接他,因为他自己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我又引导“你从哪里看出不好?”“他爷爷已经65岁,这么老了还要去当守夜人,像他这种年纪的老人是应该在家享福的,可他却------”“是啊!即使爷爷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呀!”这时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惊讶了,学生竟能一下想出这么多词语!我感动开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了词语。

二、在取舍之间徘徊

课后,总觉一种遗憾在心头。虽然自己抓住了课文重点(第八自然段)的教学。学生也融入到了文本之中,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体会也不是架空的。确确实实学到了语文知识(用词的准确及表达方法)。但是,后面为了把所有内容上完,设计了“凡卡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和“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即使爷爷收到了信,凡卡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三个问题探究凡卡乡下的生活和寄信后的内容。这样,虽然也有探究学习的痕迹,细而一想,这不是又按照我的教路让学生钻吗?难道学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自始自终就没有一个问题要问吗?这就是我对教材的处理不够大胆,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特别是这篇文章很长,就更应在取舍之间作出决断。我完全可以在学生读完苦苦哀求内容后问:“学到这,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这时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凡卡一定要让爷爷带他回乡下?”“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爷爷会来接他吗?”------对这些问题老师加以整理,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探究阅读,这样就真正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个体,树立了学生本位意识。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知道学生想什么。这让我想起课伊始,听朗读信的内容录音时,大部分学生都在凝神听着,只有一个学生在窃笑。我想他肯定在想:有这么苦吗?可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他后来再也没有笑。我想他或许走进了凡卡的心灵,被文中的描述深深吸引了。但我疏忽了,课结束时,应让他起来谈谈为什么他会有此变化?那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5篇)


针对此话题崇文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完整的“《我的老师》教案反思”。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亲师互动的重要途径。我们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获取最新最丰富的内容!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篇1)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

作为小班教师,我认为教育幼儿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意识。因此,我设计了一堂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教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明白老师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教案中,我首先介绍了老师的形象和他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展示了一些照片,包括教堂中的老师、幼儿园中的老师、舞台上的老师等。通过这些图片,幼儿开始了解到老师有很多种,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指导孩子学习、保护孩子的安全、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等。

接着,我请幼儿回忆并描述一下他们自己的老师。他们分享了老师平时的样子、穿着、笑容等,还提到了一些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安慰他们等的事例。通过这个环节,我让幼儿再次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激之情。

紧接着,我为幼儿准备了一张表格,用以记录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处。在表格中,幼儿可以写下“我的老师”,并列举出老师做过的好事、帮助过自己的事例。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包括他们的老师。我还鼓励幼儿在完成表格后,将其送给老师,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我为幼儿准备了一份手工制作的礼物。我让幼儿用彩纸和贴纸制作一面“最棒的老师奖牌”,并让他们在奖牌上写上老师的名字。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礼物,表达他们对老师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最后,我组织了一场“谢谢你,老师”的小型表演。幼儿将表演一段简短的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我相信这个活动将会成为幼儿们宝贵的回忆,并激发出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感。

通过这次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教案,我让幼儿们全面了解了老师的重要性,并培养了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明白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关怀,更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作为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关于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篇2)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芙蓉区东屯小学 浣丹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渎,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抓住“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这句话引导学生自主品读,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力图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从一堂课到每堂课,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从而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篇3)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方法。

2.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要求会写的字。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教材特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完美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回忆往事的,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

4.教学突破点:从文中叙述的七件事入手,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法设计:

(一)理解资料。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

2.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4.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5.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6.提问:“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状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那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忙,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绪。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二)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作业

1.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2.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回忆——老师温柔秀丽(难忘依恋)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我的老师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学习本文线索的运用。

4.揣摩文章的语句。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难点:

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立即既()既然

孤()孤单弧()弧形

卷()卷曲券()证券

蜜()蜜蜂密()秘密

恋()热恋念()思念

焚()焚香梦()梦想

2.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放假()察觉()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情绪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4.默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向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导语: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此刻,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忙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是否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

2.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会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3.第H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评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

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5.这七件事的次序能够不能够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思考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完美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忆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可见次序安排是不能够随便调换的。

6.课文三个部分回忆、依恋、思念之间各有什么联系?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并归纳:课文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苦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第二部分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第三部分是别后的思念,深情的语句抒发了“我”思念老师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完美心灵,更抒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秀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ke()头2.tui()色3.yu()钱

4.黑痣()5焚香()6.狡猾()

(二)给下面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觉卜仅占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状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那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忙,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绪。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身旁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明白睡了多久,也不却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你已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能够吗?

3.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5.“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6.“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是否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我的老师教案(三):

《我的老师》教案

四川德阳五中肖冬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的语言。

2.学习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以事写人的技巧。

3.培养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

2.了解课文基本资料。

教学资料与步骤

情景激趣:

魏巍,当代著名作家,原名鸿杰。1920年6月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他们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这天我们所学的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老师正是这样一位老师。

同学们也许不止一次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请同学们在阅读本文时比较一下,你的写法与作者的写法有哪什么不同,我们能从中学到怎样的技巧。想想魏巍是一个怎样的学生,我们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好处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老师关爱我与我爱老师的资料,并将文中所写之事编上序号,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透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述和间接描述,点明好处。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课堂探究:

1.请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作精炼概括:

学生充分讨论后归结:

回忆

我——依恋——蔡老师

思念

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⑥老师排解小纠纷(校内)

⑦我梦里寻师。(校外)

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前五件事从面上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由于题目是我的老师,故略写;后两件事从点上写蔡老师对我的关心及我对蔡老师的怀念,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所以详写。

详与略恰当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更能突出中心。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讨论并归纳:

透过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贯穿起来的。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4.这七件事的次序能够不能够打乱?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不能打乱,因为这七件事是按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来安排的,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完美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且师生感情是一步步加深的。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资料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资料,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明确:作者透过回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完美品德。

2.本文表达的中心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总结固趣: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章的基本资料,以及作者在详略方面的安排。期望同学们从写人的角度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思考我们就应怎样理解老师。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人物的品格。

2.理解积累本文的语言。

教学资料与步聚

情景激趣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解散文的要素及语言。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要素

㈠理解散文描述的对象。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理解人物要与描述人物的方法结合。

㈡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语言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言,并分析其是怎样表达的,有什么妙处;指导学生透过默读或抄写的方式积累语句或词语;指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语句或词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本课可透过理解语言的方式,理解人物: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情绪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课堂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

明确:“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2.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明确:温柔,热爱学生。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热情、慈爱。如: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公正。如: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

3.“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明确:

调皮、机灵。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天真活泼。如:“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聪明、好学、尊敬师长。如: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梦里导师等。

4.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先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资料,再作分析:

明确: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第三步,选读相关资料,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对课文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2.学习了本文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2.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要注意借鉴魏巍在《我的老师》中的写作技巧。

总结固趣: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学习本文,我们既要理解蔡老师的品格,也要学习我的“尊师好学”。魏巍十分善于透过小事描述人物,我们在写人的记叙文中,要注意学习借鉴这一手法。

布置作业:

预习《再塑生命的人》,要求能概述文章资料,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我的老师教案(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词语,了解文学常识,丰富语文素养。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多角度选材,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复述故事,感受叙事的魅力。

2、品读精彩句段,探讨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世界观

体会作者对老师依恋、思念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所叙七件事对刻画人物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难点揣摩悉心

教学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必须令人动情、感人至深。这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向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资料。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

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迟“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明确:这些词语确实能够表达必须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必须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悦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仿佛”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证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证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明白”、“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完美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能够打乱如能够,请试一试。如不能够,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思考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能够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三、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状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那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忙,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绪。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本文透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秀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秀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我的老师教案(五):

我的老师

一、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二、学习重点

目标1、2、3

三、学法指导

⒈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四、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此刻,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和帮忙呢?那位老师使你终身难忘呢?你们也许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如何?此刻来读一读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是否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富有真情实感。

㈠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㈡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⒊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⒋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研讨

㈠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必须也不少。回想一下,哪位老师的哪一件事、哪个举动让你从中感受到了关爱,产生爱戴之情,说出来,让同学听听。这天就来学习《我的老师》,魏巍笔下的“我的老师”――蔡芸芝先生就是公正型、朋友型、艺术家型的老师。

㈡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作者简介: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向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⒉本文一共写了七件小事。A、蔡老师假装发怒;B、老师教我们跳舞;C、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D、老师教我们读诗;E、我们看老师写字;F、老师为我们排除小纠纷;G、我梦中寻找老师。

㈢整体感知:找一找。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七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七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㈣部分探索:品一品。

⒈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⒉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⒊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

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tuì()色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⒊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

句中“狡猾”一词在那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⒋当“我”遭到其他孩子的奚落时,蔡老师给“我”写了一封“劝慰信”。信中写了些什么呢?请你根据上下文展开联想,补写出这封信的资料。

提示:必须要以蔡老师的口吻来写,可别掉了“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这句话。

拓展延伸

春风化雨

她是学生的朋友,用爱来交换爱,在理解中交换信任。

“早上好!孩子们!”每一天早晨,她总是踏着铃声,走进初三(4)班教室,应对40位生气(悖悖、渤渤、勃勃)的少男少女,带领他们踏上探求知识的列车去远征。当她那富有穿透力的目光发现小玲玲的眼神变得那么暗淡无光时,她把小玲玲叫到了自己身旁,如父母对子女循循开导,在理解和信任中,期盼她打开心灵的窗户。

就在那天晚上,施老师结束了教工大会,跨上自行车,顶着凛(冽、洌、例)的北风,沿着乡间小道,向着小玲玲家飞驰而去。突然,眼前一堆乱石,她来不及刹车,连人带车,人仰“马”翻,但她还是忍着伤痛,一瘸一拐走到了小玲玲的家。小玲玲抚摸着老师流着鲜血的手,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一头扑进老师的怀抱。

孩子变化的症结最后找到,小玲玲心中的锈锁已经打开。是父母的争吵使她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为寻求温暖,年幼无知的小玲玲跌进了早恋的泥坑……

就应让小玲玲的父母重归于好,孩子不能失去母爱和父爱;“十六岁的花季”不能过早开放结出苦果;学生毕竟涉世不深,当他们向着生活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难免会摔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不失为他们的带路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取。

如春风化雨,是施老师的情和爱使小玲玲的家破镜重圆。是施老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使一棵遭到病虫害的小树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1、在文中括号内选取恰当的词。

2、“刹车”,加点字在此处就应读。

如这样组词就应读什么?“刹那”“古刹”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连人带车,人仰“马”翻

A、引用B、特定称谓

C、强调指出D、讽刺、否定

4、“孩子变化的症结最后找到……”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两个能够替代“症结”的词。

5、二段中的“期盼”一词换成“等待”好不好?为什么?

6、文章从第二段起叙述了老师帮小玲玲解决思想矛盾的事,如果换成老师认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事,行不行?为什么?

课外训练

同步导学中的“学后巩固强化”

我的老师教案(六):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一类生字,认识本课出现的2个二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导入

1.作家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向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2.导语: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此刻,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忙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是否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三、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或听课文录音)

2.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

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2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13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3.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七件事?哪几件详写?哪

几件略写?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本文并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⑦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因为前五件事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是从“面”上写,而后两件事则是“我”印象最深的,刻骨铭心的,也最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是从“点”上写。所以详写。这样详略安排,既能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又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4.讨论并归纳: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

本文有一条感情的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详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

2、方格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理解文章层次,深入理解课文资料。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新授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

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

2.“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

一般的状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那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忙,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绪。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2、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六、配题:

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立即)既(既然)

孤(孤单)弧(弧形)

卷(卷曲)券(证券)

蜜(蜜蜂)密(秘密)

恋(热恋)念(思念)

焚(焚香)梦(梦想)

2.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

放假()察觉()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情绪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小结:

我的老师教案(七):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完美品德。这篇课文共15个自然段,作者是循着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这条感情线索来抒写的,全文能够分为三个部分。《我的老师》共记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写得概括,后两件事写得具体。前面写蔡老师的五件事,从面上概括体现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中心,这五件事是依据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顺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对“我”的影响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把文章推向高潮。后面写孩子爱老师的两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里对老师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衬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第六件事详写,对孩子来说,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师的支持、鼓励,使“我”感受到温暖,对老师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而详写第七件事“梦中寻师”,使孩子对老师的爱到达更高的境界。这七件小事,从课内写到课外,从校内写到校外,从平时写到假期,从学习写到生活,师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选事例丰富多彩,而资料绝无雷同之感。而在儿童时代

,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们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贴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文,材料选取很是典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完美的心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资料,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完美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完美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资料,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完美情谊。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资料安排):

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第2课时: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总结全文,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必须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这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向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证明?

学生快速读书,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文中有这几处地方能够说明:

(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让我们观察蜜蜂”。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

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①假打真爱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歌⑤排除纠纷。)

5、品读课文,选取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

6、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①老师爱我们;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7、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归纳: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第二课时:

一、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

1、默读课文,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的句子。

2、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从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教师归纳:这些词语确实能够表达必须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必须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忆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仿佛”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证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明白”、“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完美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能够打乱?如能够,请试一试。如不能够,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思考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次序安排是不能够随便调换的。

二、赏析写作特色。

根据全文资料,结合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

(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

(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述。

(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5)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教师:十分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秀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

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明信片都比较短,要个性注意资料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资料:1透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

2、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

3、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

六、布置作业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完美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理解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13我的老师

回忆、

我喜爱、蔡老师

依恋、

思念、

我的老师教案(八):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取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资料,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述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潜力。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必须令人动情、感人至深。这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向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资料。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

我的老师教案练习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围绕中心选取感受最深的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体会课文的思想资料,树立尊师爱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传神、细腻的描述方法和质朴的语言

设计思路

这篇教材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应加强朗读指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教材,启发学生多思,使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潜力。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必须令人动情、感人至深。这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解题。(用课件打出)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向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超多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点拨

(一)、整体感知

学生看电视散文《我的老师》及魏巍的介绍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资料。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

蔡芸芝老师。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头复述“睡梦中找老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讨论: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归纳: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5.提问: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凭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

学生充分讨论、争辩后教师归纳:明确:这些词语确实能够表达必须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必须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

6.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

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明确: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记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怒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仿佛”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证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证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明白”、“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

7.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完美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能够打乱如能够,请试一试。如不能够,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明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思考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完美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能够随便调换的。

8.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课后消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写训练

课上同学们已经回忆了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老师的某个举动、某件事情,那你能将你说的事情写下来吗?试试吧。

第二课时

一、预习

粗读课文,思考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正课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秀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秀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讨论并归纳:“温柔”是从老师的性格上写;“秀丽”是从老师的外貌上写的。

3.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1)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仿佛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些说明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2)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3)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朋蔡老师公正、伟大的性格。

4.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能够看出?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导师,更表现“我”尊敬爱

戴老师。

5.提问: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述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

(1)“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阿。”抒发作者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2)“这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但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作者感激老师赞美老师的感情。

(4)“蔡老师!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5)“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阿!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阿!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抒发了作者思念老师的感情。

6.提问:“我不明白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那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状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那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阿!”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忙,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情绪。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全文小结

本文透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秀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秀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老师爱学生

学生爱老师

思念——我和老师分别了(可惜)

教学后记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篇4)

师: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请把导语读一读。

雎鸠啼鸣,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些景物,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多一些期盼,多一点幽怨……

师:“雎鸠啼鸣”,是一种意境。“荇菜参差,晨雾朦胧,芦苇摇荡”,这都是景物,也都是意境。见到这样的描写,见到这样的意象,人们都会有一些感怀,或者一些联想。所以说,在心中荡漾爱意的人们的眼中,看到这样的景物,就会有一些感受,读《蒹葭》也是这样。好,大家把《诗经》的简介读一读。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蒹葭》是出自《诗经·秦风》的一首爱情诗,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

师:请把“爱情诗”旁批在课题上。“风格婉约柔美,意境朦胧悠远”,这12个字也要做课堂笔记。“婉约”就是“委婉含蓄”,“柔美”就是“轻柔的,美好的”。继续来。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情摇曳的好诗。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叙事抒情。

师:将“情深景真、风情摇曳”8个字旁批在课文上。“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注意这个量词“章”,它不叫一“节”,叫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好,我们开始诗歌吟读。

评点:明确类型,指出风格,点明意境,分析结构。宏观把握,提纲挈领。

师:大家读一遍《蒹葭》,我听一下,“蒹葭”,读。

师:好,语速要略加调整。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向往、追寻,所以情感的氛围要通过语速表达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就是轻柔的、充满向往的、充满爱意的朗读。再试一次。“蒹葭”,读。

师:读得好!你看,这一遍感觉就不同啦。还有几个地方要读好:三句“所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三句都要读出期盼、向往,甚至是赞叹。美人啊,就在那个地方!还有三个“宛如”,好像在那里,本来已经看见人了,但是又好像不在,有点遗憾,“宛在水中央”,这个“宛”字要读得重一点。好,再试。“蒹葭”,读。

生齐读全诗。

评点:三遍朗读,两次指导;根据学情,给出方案:调整语速,读出期盼,读好重音。技巧点拨,四两千斤。

师:读得好!下面我们就细细地读,把字词弄懂。“蒹葭苍苍”,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这一首诗极具表现力,三章都是写追求而不得,而且这种追求是很艰苦的。“溯洄从之”,首先是逆流而上,然后再是顺流而下。所以把逆流而上写在前面,就更加的艰苦。这样的细节就有很好的表现力,继续,“蒹葭萋萋”——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师:这首诗的表现力,表现在追求的时间在不断地延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实际上都是在写时间。还表现在地点的变化:“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继续读,“蒹葭采采”——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用三章来表现诗歌的内容,是诗经里面最有意味的一种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它的魅力就在于反复、强调,同时增加抒情的效果。只用一章,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表现力的。三章其实就是一章。但是,变角度,用反复的方式,用变化的手法来抒情,这就是意味。大家看,多美的结构,多美的文面。这种诗歌的章法摆在我们面前,就是审美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深秋的芦苇啊莽莽苍苍,清晨的白露啊凝结成霜。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隔着水在那遥远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宛如在那水的中央。

深秋的芦苇茂盛无边,清晨的白露还没晒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在岸边有水草的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难以登攀。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又在水中高的地方。

师:那是多么美丽的身影啊,让“我”非常的向往,不管她在什么地方,“我”都要继续地追寻她。“深秋的芦苇”,读。

深秋的芦苇多么茂密,清晨的白露还没全干。我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啊,远在水边那个地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又曲折。我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到了那水中小洲之上。

师:终于没有见到心中的伊人。咫尺千里的遗憾、怅惘,留在了追寻者的心中。好,我们各自背诵《蒹葭》,开始。

学生背诵。

师:好吧,古人说:“三章只一意。”就是说,三章就是一个意思:寻觅、追求。我们用朗诵的口吻来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背。

学生齐背。

评点:理解词语,知晓大意,小步轻迈,平稳扎实。穿插讲析,层层深入,变换节奏,轻盈灵动。

师:我们把品析的内容放在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之上,感受一下它的美感。看,三章,重章叠句是一种美感,一唱三叹是一种美感,虚无缥缈是一种美感,追求不懈是一种美感。大家再看,这样一些美感是需要我们进行基本的了解的。“表现出结构与抒情手法美感的一种章法”,什么叫章法呢?就是文章的结构;“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什么叫起兴呢?就是先不直接地写故事,写事件,而是从远远的地方写起。“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写美女的诗句;“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这“五美”都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是这首诗表现意境之美的一个四字短语。好,观察一下,然后读一读课文,我们就可以发言啦。

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

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

学生默读,思考问题。

评点:设计活动,激发兴趣。六个问题,启迪思维,涵盖全面,突出重点。

师:好吧,我们来交流一下,可以举手说话。先选容易的说也可以嘛。

生1:表现出诗歌起兴之美的诗句应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和“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师:先言他物,然后再写事情。起兴(xìng)之美,我们有时候错把它读成起兴(xīng)之美,应该读成起兴(xìng)之美,就是先写一种事物,这种事物能够营造出一种意境,然后再写故事,就更有味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茫的,一望无际的芦苇啊,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朦胧的、阔大的环境,苍茫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所适从、沉郁,在这样的起兴之下,然后写故事,这种意境就更加的深远。好,继续说话。

生2:表现执着追求之美感的8个字应该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反复咏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就是一唱三叹,用反复的手法表现一种坚持不懈的追求,哪怕面对的是很难追寻的事物。

生3: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应该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师:朦胧的美感。还有直接地写美人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流传最为广远的八个字。“在水一方”这四个字在现代生活里面比比皆是,它表现的就是一种意境。那么章法呢?四个字,我说第一个字,“重”。

师:重章叠句。一章、两章、三章,重章;叠句,“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反复出现;“宛在”“宛在”“宛在”;“在水”“在水”“在水”,都是叠句。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肯定无疑的是第一章,太有韵味了,读起来让人陶醉。

师:最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这首诗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哪位来试一下?它是怎样的一种美感呢?

师:“所谓伊人”,现在不在课文里面,需要我们概括。其实老师在课文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好,请你来。

师:朦胧的,悠远的,可望不可即啊。看见了,一过去又没有了。好,你来说。

师:哦,缠绵的,悱恻的。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到缠绵的时候,美人还没有找到,还在追求之中。当然这种情感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很缠绵啦,不断地寻觅,多么执着的追求。

师:婉约柔美的,多好啊!声调一点都不铿锵,而是表现出来的是那种怅惘之情啊!还有吗?你来说。

师:清新的,多么纯美的感情啊!怅惘的,求之而不得呀!

评点:课堂交流,思维碰撞,如泉激石,轻波微澜;如花绽放,朵朵明艳。

师:表现出结构与抒情美感的一种章法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这种章法在现代诗歌里面也比比皆是。余光中的《乡愁》,典型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所以,重章叠句不仅仅是章法之美,更重要的是抒情。一唱三叹,反复咏唱。

师:表现出诗歌的起兴之美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连续三个句子。它们营造的是意境,这种意境是很苍茫的,和整首诗的意境极其吻合。它没有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没有那样一种快乐的、热烈的氛围。

师:极具人物形象美感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具人物形象之美的两个字,就是“伊人”,那个人啊,我所爱的那个人啊。“伊人”,在日后的阅读中,人们欣赏为“秋水伊人”,所以说是“秋水伊人,在水一方”,朦胧的、清新的、美好的意境。

最有音韵美感的一个章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需要我们概括出来的表现意境美感的一个四字短语:“朦胧空灵”,还可以是“朦胧悠远”,还可以有“如梦似幻”。

评点:教师阐释,贯通古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语言优美,动人心弦。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做一点优美的课堂学习笔记。具体给大家讲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复沓的章法,递进的层次,时空的变化,往复吟咏的抒情力度,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

师:复沓的章法,一章一章又一章;表现出递进的层次、变化的时空。这三章里面的时空的变化是很耐人寻味的;因为反复,所以抒情的力度增大,表达出余韵悠悠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魅力。

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笼罩全诗。

师:第二个知识点:秋景起兴渲染氛围。每一章诗前面的两句,其作用太微妙了。景致萧瑟苍茫,氛围沉郁凄清,怅惘之情,笼罩全詩。起兴渲染出来的氛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怅惘的感觉。

深秋清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以景衬人,情景交融。

师:第三个知识点:意象幽远,手法生动。蒹葭是一种景物,在诗里面也叫意象;白露也是意象;又长又远又艰险的道路也是意象。深秋的清晨,芦苇苍莽,露重霜浓,水长路远,伊人难觅,思念难了。这都是以景衬人,于是情景交融。为什么写水呀?水天茫茫;为什么写路啊?山高路远。都是为了写人。

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望穿秋水,艰难追寻,可望难即。诗境飘渺、朦胧、迷离、凄美。

师:第四个知识点:意境凄美,朦胧悠远。意境就是作品里面表现出来的一种情境。秋水伊人,在水一方。但是望穿秋水,艰难追寻,可望难即。“秋水伊人”和“望穿秋水”,这两个“秋水”不一样,“望穿秋水”是眼睛都望穿了,但是美人啊可望难即,远远地看着,就是不能走到她的跟前,不能向她表示一下自己的爱意,于是这首诗的诗境就是飘渺的、朦胧的、迷离的、凄美的。

追寻的过程顽强执着,永远寻觅,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的人性。

师:第五个知识点很有意思。难道说一个如梦似幻的女子,真的有人不懈地去追求吗?根本见不到人啊。于是就有人说,这一首诗很有象征的意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现的是一种坚持,对美好向往的不懈的追求,追寻的过程顽强执着,永远寻觅,无怨无悔!那是一种至真至美的人性。这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言外之意,非常富有哲理。

评点:生动讲析,学生笔记。写法归纳,画龙点睛。语言工整,诗意浓郁,如锦添花,如画着色,美不胜收,风情摇曳。

师:学习蒹葭,把上述五个知识点掌握下来,然后会背诵、会默写,就行啦。现在老师还告诉你们怎么去写赏析文字。

一诗之美”,就是《蒹葭》这首诗,你或者写它的章法之美,或者写它的意境之美,或者写它的含蓄之美,或者写它的哲理之美,等等,你的欣赏的文字就可以写出来。

“一章之妙”,比如说第一章,它的起兴之妙,它的音韵之妙,意象之妙,你的欣赏文字也就写得出来。

“一句之情”,比如“重章叠句”,我们专门分析“道阻且长”这样的句子,它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追寻,那样一种坚持,那样一种对爱的不舍,同样的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

“一词之味”,专门分析一个词,也能够写出赏析文字来。比如《蒹葭》的“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三章一共有六个“从”!这是罕见的语言表达现象,六个“从”,一定是有深刻的意味的,你就专门分析这个“从”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味、情致和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一篇小小的赏析文又出来了。

所以写诗歌赏析文可以这样:一诗之美,一章之妙,一句之情,一词之味。我们就可以着笔了,就可以开始你的赏析。

评点:一篇一章,一句一词;角度精美,高度凝练;技巧点拨,锦上添花。

师:好,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让我们一起吟诵琼瑶改写的《蒹葭》。在水一方,读——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的老师》教案反思(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庄老师昨天穿了件新衣服,换了个新的发型,小朋友们都说庄老师变漂亮了。由此我设计本次绘画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画人物的画法。

2、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3、培养幼儿对各种颜料的认知。

4、激发幼儿热爱教师,愿意和教师做好朋友的情感。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孩子年龄小,加上思维能力不强,因此学画人物有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幼儿天性活泼、爱动,因此让幼儿静下心来画画也有一定的难度。

活动准备

轻音乐,教师的范例画(先画一张教师的画像)一张,绘画工具(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通过提示小朋友老师的衣着和发型,来引导小朋友产生画画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老师的头发扎起来了;

老师今天的衣服很漂亮。

讨论老师那里漂亮,高诉幼儿一个人的漂亮不光在外表。

师:那你们喜欢陈老师吗

幼:喜欢!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老师漂亮的样子记录下来呢

幼:画下来;用彩笔把老师画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画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幼:好

二、基本环节

幼儿产生绘画的兴趣后,教师就开始准备让小朋友进行绘画,首先要引导幼儿绘画都需要什么

三、结束环节

当所有的人都结束画画以后,教师要组织大家对作品进行欣赏,让所有的幼儿都有上台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教案网出处!展示之后要以贴红五星的形式进行评比,每个小朋友都要贴,画的好的要多加一个,这样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差距,同时也减少幼儿的排异情绪。

四、引申环节

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评比,让幼儿对绘画基础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增加幼儿同教师的互动性,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我认识到了孩子们得表达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们口中的美和漂亮是他们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进行研究,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找几位教师一起当幼儿的绘画模特,同时多给幼儿一些观察的时间。

[教案]优秀的日记一篇


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你也许需要"[教案]优秀的日记一篇"这样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为了方便使用的编辑为大家整理了“[教案]优秀的日记一篇”的相关内容。作文是思维的流淌读者是思想的引导者,写作是一个了解自己内在需求和欲望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知自己。好的作文是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反复琢磨的。期待这些教程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该产品!

我的机器人

未来,我是一名科学家,我发明了一个小机器人。

小机器人的左右手是用来吸电、充电的;他的脑袋是用来把旧电变成新电的;他的尾巴是用来制造新电的。他是太阳能的,所以只要太阳照一照就可以工作一小时,只要关掉它的开关就可以停止工作。如果没到一小时就关掉开关的话,就可以少照几分钟的太阳。

未来的机器人

未来的机器人可以调节温度,热的时候变冷,冷的时候变热。

未来的机器人还会上我们人类不能上去的星球去调查。在外形球拍的外星球外表照片传给地球上的科学家看。如果机器人发现外星球有奇异现象,机器人会把那种现象录下来立刻用电磁波发送给人类。

未来神奇的机器人

未来的机器人用处可多着呐!

它可以帮人洗衣服、做饭、收拾家、洗脚、哄小孩、农活,等等。最重要的事它在你不高兴的时候就来和你聊天,在你不舒服的时候,它就会贴心服务。

这个机器人是让人求之不得,想要让它服务,就看未来发展了。

本文来源:http://www.cww886.com/c/3570.html